通知公告

Notice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池州学院科研处202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0-04-09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0年是国家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科研处将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认真总结“十三五”,补缺补差;科学谋划“十四五”。为持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创新服务能力,实施“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按照讲政治、守底线、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上水平的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动融入长三角,坚持产教融合,加强科研育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1.创建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结合科研处工作实际,制定科研处党支部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引导支部党员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积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认真谋划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科研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更严更实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2.积极培育硕士点,全面推进学校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工作。

以学位授权审核基本条件为标杆,围绕“理念创新、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支撑条件、管理服务”八位一体,科学谋划立项建设举措,组织制定并实施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切实推进专业硕士点培育,研究制定具体建设规划并切实落实;积极开展校际合作,拓展办学渠道,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与安徽工程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新增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点1个以上;联合学校相关部门,认真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相关支持性工作。

3.实施“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学科建设。

修订《池州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制定项目建设指南和操作规程,按照“科学分类、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动态调整”原则,依托校内外科研平台,扎实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做好已立项建设校级重点学科优化和调整工作,开展新一轮重点学科立项建设,进一步规范学科管理。根据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新形势、新动态,准确把握学科评估指标的新内涵,对标对表,做好学科自我评估,明确差距,补强短板,强化举措,提升水平。

4.加强科研条件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积极争取省部级以上高端科研平台立项建设,以高端科研平台集聚高端人才团队。开展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遴选立项新建校级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校级科研平台,积极培育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组织开展科研平台建设绩效评估,加强科研机构管理,提高科研成果产出。以学科和项目为抓手,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组织遴选2-3个优秀科技和科研创新团队。以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培育重大项目,以重大成果产出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带动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高服务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显示度。

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服务地方工作。积极融入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坚持以应用研究为引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走好服务地方道路,注重特色、服务和效益相结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线上匹配、线下对接等方式,打通科研人员和团队与企业沟通衔接渠道,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产学研用合作,积极与企业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共同承担省和国家重大研发任务,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的贡献度和满意度。

6.加强科研管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出台《池州学院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暂行办法》,落实年度科研工作目标责任,加强科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落实科研领域“放管服”要求,落实《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改革科研评价,完善科研奖励分配方案;健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管理,采购科研系统,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加大高层次项目和奖项的申报指导、宣传帮扶和组织引导力度,力争在高水平项目立项和奖项评选等方面有新突破;加大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科学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构建学风建设新体系。

7.创新管理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借助校内外资源,构建专业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信息开放共享;充分调动师生申报专利积极性,完善专利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专利质量;积极组织参加大学生专利大赛,推进大赛成果应用转化;健全完善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加强过程服务,多渠道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专利转化运营。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赛,推动更多的优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8.认真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坚持产教融合,加强科研育人,立足“十四五”,做好“十三五”科研工作总结,开展“十四五”科研管理规划谋划工作。

9.强化合作与交流,推进学术繁荣。

坚持产教融合,注重“请进来”,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来校作专题学术报告或讲座,营造优良的学术氛围,推进科研育人。积极构建学术交流平台,筹备成立校科学技术协会,筹备召开校社科联年会,进一步扩大校内外交流与合作。

10.推进学报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办刊质量。

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规范期刊管理流程,严格稿源质量和学术标准,加强内部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办刊水平;拓宽办刊渠道,集聚优质稿件,加强特色和专栏建设,不断增强学报社会影响力;推进学报新媒体和出刊排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报标准化建设,持续稳步推进学术水平。

上一条:转发安徽省科技厅《关于征集2020年高新领域重大项目的通知》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转发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